
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在古城正定举办的“国潮巡游”中的汉服方阵格外醒目。

柳颖(中)身着唐代盔甲,英姿飒爽。

汉服穿戴工序繁复,往往需要一个多小时。

教授大学生学习汉服礼仪。

带领小学生到博物院参观学习汉服文化。

身着明制汉服,显得端庄大气。
“始于衣冠,达于博远。”让汉服文化走进今天的生活,是她最痴迷的浪漫。而立之年的柳颖是一个主持人,她近日当选为河北省儒学会汉服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。“柳颖痴迷于汉服文化,她以极大的热情和切实的行动,致力于让华夏汉服礼乐文化回归现代人的日常视野,为这一古老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鲜活、蓬勃的生命光彩做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。”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士涛称赞道。
十年前她就积极推动汉服文化走出殿堂,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。她刻苦研习以礼乐为核心的河北地域汉服文化精髓,她深刻认识到,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与融入。为此,她积极策划并组织参与了多场大型汉服文化活动,让传统之美在当代场景中焕发新生。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在石家庄市古城正定举办的“国潮巡游”活动中,她组织并参与的汉服方阵与古老城墙交相辉映,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,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驻足。她还主持了庄重典雅的传统汉式集体婚礼,让新人们在一丝一礼中感受华夏婚仪的深厚内涵。此外,在湾里庙上元灯会上,她也成功组织了汉服展示与体验活动。柳颖的推广工作并未止步于节庆活动,她尤其重视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,主动走进小学校园,为孩子们讲授传统礼仪文化,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演示,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文明礼仪的种子。同时,她还利用假期,精心组织带领小学生群体前往博物院,参观汉服及礼仪文物专题展览,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观摩实物,直观感受传统服饰与礼仪的博大精深,让书本知识在现实中变得触手可及。
柳颖和石家庄市这些喜欢汉服文化同袍的付出与努力,正使得汉服文化不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或特定场合的服饰,而是逐渐成为一种可感、可触、可参与的生活方式,悄然连接起传统与现代,为文化自信的树立注入了来自历史深处的鲜活脉动。